11 月 5 日,秋末的浙江桐乡乌镇水雾氤氲,2025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此正式拉开帷幕。作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年度盛会,本届峰会以 “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 ——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为核心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 86 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互联网企业领军者、专家学者及技术开发者等 2000 余名嘉宾参会,共同聚焦互联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与全球治理等关键议题,为数字时代的协同发展凝聚共识。
今年恰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 10 周年,峰会特别设置 “十年实践与未来展望” 理论研讨会。会上,来自中国、美国、欧盟、东盟等地区的专家学者,系统梳理了该理念在全球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字技术普惠共享、网络安全协同防御等领域的实践成果 —— 截至 2025 年,全球已有 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数字丝绸之路” 建设,跨境电商交易额较 2015 年增长 3 倍,发展中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提升至 65%。研讨会还发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白皮书(2025)》,提出 “技术共治、数据互通、安全共享” 三大行动倡议,为未来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提供理论框架。
前沿技术展示与交流仍是本届峰会的核心亮点。首次推出的 “六小龙乌镇对话” 环节,邀请深度求索、宇树科技、商汤科技、科大讯飞、云从科技、旷视科技等 6 家国内前沿 AI 企业负责人,围绕 “大模型轻量化与行业落地”“具身智能的场景突破”“AI 伦理与安全边界” 三大议题展开对话。宇树科技 CEO 周剑在对话中透露,其最新一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已通过 CAE 仿真分析完成 10 万次极端环境运动测试,关节故障率较上一代降低 40%,这一技术细节引发现场对 “虚拟仿真赋能智能硬件研发” 的热议。此外,峰会设置 5 个人工智能主题分论坛,分别聚焦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AI 在医疗与教育领域的普惠应用、生成式 AI 的版权保护等细分方向,发布《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5)》,指出 2025 年全球 AI 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 1.2 万亿美元,其中 “AI + 仿真” 融合应用贡献率达 18%。
与峰会同期举办的 “互联网之光” 博览会,以 “AI 共生、智启未来” 为主题,规划了 12 万平方米的展示区域,吸引全球 300 余家企业参展。在 “智能硬件创新馆”,华为展示的新一代折叠屏手机通过 CAE 仿真分析优化了铰链结构,在 - 20℃低温环境下可实现 18 万次无损折叠;阿里云展出的智能服务器集群,其散热系统通过流体力学仿真模拟,能耗较传统设计降低 25%;大疆创新的农业无人机则借助有限元分析,将机身重量减轻 12%,同时提升抗风等级至 12 级。博览会还特设 “CAE 仿真技术体验区”,观众可通过交互系统直观查看智能终端从设计、仿真测试到量产的全流程,感受 “虚拟研发” 如何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直通乌镇” 全球互联网大赛也于同日开启,本届大赛设置人工智能、智联出行、工业互联网、数字医疗、网络安全、元宇宙六大赛道,吸引全球 1200 余个创新项目报名参赛。在工业互联网赛道,来自深圳的一家科技企业带来 “基于 CAE 仿真的智能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该系统通过有限元分析实时监测设备关键部件应力变化,可提前 30 天预警故障风险,目前已在长三角 20 余家制造企业落地应用,设备故障率平均降低 35%。大赛评委、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王跃明表示,这类 “互联网技术 + 工业仿真” 的融合项目,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值得深入关注的是,随着互联网行业从 “软件创新” 向 “软硬协同” 升级,CAE 仿真分析与有限元分析技术已从传统制造业加速渗透至互联网产品研发全流程,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在智能终端领域,从手机、平板电脑到智能手表,研发团队可通过 CAE 仿真模拟产品在跌落、挤压、高低温等极端场景下的结构强度与性能稳定性,例如小米在研发新一代智能手环时,通过仿真分析优化表带材质与卡扣结构,使产品返修率下降 28%,同时将研发周期从 6 个月缩短至 4 个月;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借助流体力学与热力学仿真,优化服务器机柜布局与空调送风系统,以杭州某大型数据中心为例,仿真优化后 PUE 值(能源使用效率)从 1.3 降至 1.15,每年可节省电费超千万元;在智能汽车与智联出行领域,百度 Apollo 的自动驾驶车辆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激光雷达安装位置,减少行车过程中的风阻与振动干扰,使感知距离提升 15%,同时降低设备损耗率。
这种 “虚拟仿真 + 实际验证” 的研发模式,正在推动互联网产品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通过 CAE 仿真,企业可在物理样机生产前完成 90% 以上的性能测试,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 据行业数据统计,采用仿真技术后,互联网硬件产品的研发成本平均降低 25%,试错周期缩短 40%。同时,仿真分析产生的海量数据,还能反哺互联网算法优化,例如在智能家电领域,仿真得到的用户使用场景数据可训练设备的自适应调节算法,提升产品智能化体验。可以说,CAE 仿真分析已成为互联网行业与制造业、高端装备领域深度融合的 “技术桥梁”,助力互联网企业突破性能瓶颈、拓展应用场景。
为期三天的 2025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不仅是一场全球互联网行业的思想碰撞与技术展示,更搭建了 “技术协同、产业联动、全球共治” 的合作平台。随着 CAE 仿真等技术与互联网产品研发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将更高效地赋能实体经济,为构建开放、安全、普惠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