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商(深圳)科技有限公司YORSHINE

欢迎CAE咨询  TEL:186-7552-9529



详细内容

商用清洁机器人国标 2026 实施!CAE 仿真助力机器人性能与寿命提升

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发布,2026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行业迈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11 月 3 日,《商用清洁机器人》(GB/T 46495—2025)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正式发布,并登上百度热搜,引发行业与市场广泛关注。该标准明确将于 2026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填补了商用清洁机器人领域长期缺乏统一规范的空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划定 “标尺”。
近年来,随着商业场景清洁需求升级,商用清洁机器人快速渗透商场、酒店、写字楼、地下车库、机场航站楼等场所,可同步完成地面清扫、吸尘、湿拖、边角清洁等复合任务,有效替代人工降低运营成本。但此前行业无统一标准约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宣传清洁覆盖率达 98%,实际使用中却因越障能力不足漏扫边角;部分机器人工作噪声超 90dB (A),影响商业场所顾客体验;甚至存在电气安全防护不到位、长时间工作后控制器过热死机等问题,既扰乱市场秩序,也制约行业进一步扩容。
此次发布的国家标准从 “清洁性能、运动性能、安全性” 三大核心维度建立规范,精准解决行业痛点。在清洁性能上,按清扫、吸尘、尘推、清洗等不同功能分类设定指标,例如地面清扫机器人对 1-5mm 颗粒的清扫率需不低于 95%,且明确 “宣传效果与实测值偏差不得超过 5%”,杜绝 “虚假宣传”;运动性能方面,拆解为额定速度、越障高度(至少能跨越 20mm 障碍物)、脱困能力(可脱离 15° 斜坡或 50mm 宽沟槽)、制动距离(≤0.5m)等 9 个模块,确保机器人适应复杂商用场景;安全性更是标准重点,除电气安全、机械防护(避免运转部件夹伤人员)、信息安全(防止程序被恶意篡改)外,特别规定工作噪声实测值不大于 86dB (A),同时要求设备具备过流、过热保护功能,全方位保障使用安全。
事实上,不仅商用清洁机器人,当前商用机器人在多个领域均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物流领域的仓储分拣机器人、餐饮行业的配送机器人、医疗场景的消毒机器人、工业车间的巡检机器人等,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国家标准的出台,既是对现有市场需求的回应,更预示着商用机器人行业将从 “快速扩张” 转向 “质量竞争”,而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节能性,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要满足这些要求,离不开研发阶段的精准设计与验证,而结构仿真分析、流体仿真分析、热仿真分析等 CAE仿真技术,正是商用机器人研发的 “核心工具”。在机器人整机开发中,结构仿真可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机身框架、机械臂关节的强度与刚度 —— 例如模拟清洁机器人在 15° 斜坡行驶时的受力状态,优化底盘支架结构,避免长期使用后出现变形;针对机械部件,如清扫滚刷、驱动轮轴承,可通过结构仿真模拟 10 万次运转后的疲劳损伤,提前更换易损耗材料,延长整机寿命。
热仿真分析则能解决 “过热” 痛点:对机器人电池包,可模拟快充、高负载工作时的温度分布,优化散热通道设计,避免局部温度超 45℃影响电池循环寿命(通常可提升电池待机时间 20% 以上);对控制器、显示屏等核心部件,通过热仿真分析芯片、电路板的热流路径,调整散热片尺寸或增加微型风扇,防止设备因高温死机,提升运行可靠性。
流体仿真分析的应用同样关键:在清洁机器人吸尘系统设计中,可模拟气流在吸尘通道内的流动状态,优化管道曲率与出风口位置,减少气流涡流导致的吸力损耗,提升吸尘效率;对物流机器人的散热风扇,通过流体仿真优化扇叶角度与转速,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进一步延长设备续航。
未来,随着商用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细分,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将更精准。借助 CAE 仿真技术,企业可在研发阶段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减少物理样机试错成本(通常可降低 30%-50% 研发周期),从源头提升产品安全性、可靠性与节能性。而《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的发布,也将推动全行业更重视研发端的技术投入,加速商用机器人从 “能用” 向 “好用、耐用、智能” 升级,为市场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186-7552-9529
          深圳市龙华区和平路康乐大楼7号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CAE仿真解决方案

网站导航

www.yorshi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