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4 日,以 “去户外 动出彩” 为主题的 2025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云南大理正式开幕。大会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中体产业集团、云南省体育局及大理州政府联合承办,吸引国内外行业代表、装备企业、科研机构等超 5000 人参会,不仅发布产业发展报告与目的地名单,更集中展示仿真分析技术如何为户外运动装备研发、场景安全优化提供核心支撑,推动产业从 “资源驱动” 向 “科技赋能” 转型。
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 (2024-2025)》显示,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突破 4 亿人,2024 年产业总规模达 3.8 万亿元,其中科技赋能类装备销售额同比增长 42%,仿真分析技术在装备研发中的渗透率较 2020 年提升 3 倍,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工具。同期公布的首批 49 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中,12 个地区明确将 “仿真技术优化安全预案” 纳入建设标准,涵盖山地徒步、水上运动、冰雪竞技等场景。、

在装备展区,多款经仿真技术迭代的户外产品成为焦点。凯乐石发布的新一代 “问天” 系列高山冲锋衣,研发阶段通过结构仿真分析模拟极端风压下衣物接缝处的应力分布,采用 ABAQUS 软件构建面料 - 缝线耦合模型,测试 12 级大风下的撕裂风险,最终将接缝强度提升 25%,同时通过热仿真分析优化内胆抓绒纤维排布,在 - 25℃环境下实现核心体温多维持 1.5 小时,该技术使产品研发周期从 18 个月缩短至 9 个月,物理样品测试成本降低 60%。
自行车领域,美利达展示的 “挑战者 900” 山地车车架,借助有限元分析对铝合金车架进行拓扑优化,在 ANSYS 软件中模拟越野骑行时的冲击载荷,删除非关键承重区域材料,使车架重量减轻 18% 的同时,抗扭刚度提升 12%;其油压碟刹系统则通过CFD 分析优化刹车油管路流道,模拟不同温度下的流体阻力,解决低温环境下刹车响应延迟问题,制动距离较传统设计缩短 0.8 米,已通过国际自行车联盟(UCI)认证。
水上运动装备的技术突破同样依赖仿真技术。星鲨水上运动推出的专业冲浪板,采用流体仿真分析在 FLUENT 软件中模拟海浪与板体的相互作用,优化板底弧度与尾鳍角度,使冲浪板在 1.5 米浪高时的推进效率提升 30%,减少运动员划水频率;而救生衣研发中,通过热仿真分析模拟人体在冷水环境下的热量流失,调整保温棉填充密度与分布,在相同重量下将体温维持时间延长 2 小时,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全国水上救援队伍装备升级。
在场景安全优化板块,大理苍山徒步路线的数字化方案引发关注。该方案基于CFD 分析模拟山间不同季节的气流变化,预判暴雨、阵风等突发天气对徒步者的影响,在危险路段设置智能预警装置;同时通过结构仿真分析对山间栈道护栏进行载荷测试,模拟多人同时通行时的应力分布,将护栏承重标准从 1.2kN/m 提升至 2.0kN/m,已避免 3 起潜在安全事故。云南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全省 20 条重点户外路线推广该仿真优化模式,构建 “虚拟测试 - 实景落地” 的安全保障体系。
大会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启动 “跟着微短剧去运动” 创作计划,首批 10 部微短剧将融入仿真技术优化的户外场景;同时举办的 “科技户外论坛” 上,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工学院等机构专家,与凯乐石、探路者等企业代表共同探讨 “仿真技术在极端环境装备研发中的应用”,达成 5 项产学研合作意向,涉及冰雪装备热仿真、登山绳索结构强度测试等领域。
据悉,大会将持续至 10 月 27 日,期间还将开展户外装备试用、山地自行车赛、洱海皮划艇体验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仿真技术成果向消费端、场景端转化。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结构仿真、流体仿真、CFD 分析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正加速突破 “经验式研发” 瓶颈,迈向 “数据驱动创新” 的新阶段,为产业规模 2025 年突破 4.5 万亿元目标提供坚实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