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商(深圳)科技有限公司YORSHINE

欢迎CAE咨询  TEL:186-7552-9529



详细内容

上海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落地!CAE+CFD 分析推动产业国产化升级

时间:2025-10-14        阅读

上海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启动:剑指 2027 年新增 500 件三类器械注册证,仿真技术护航创新

10 月 13 日下午,2025 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现场,上海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正式启动。这一产业载体的落地,不仅是上海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核心布局,更将通过整合 “产学研医” 资源,加速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高端化进程,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抢占全球市场提供关键支撑。
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 “领头羊”,上海已形成覆盖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临床转化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了联影医疗、微创医疗、微创脑科学等龙头企业,以及数百家聚焦细分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此次启动的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选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承载区域,整合研发平台、临床资源、智能化生产基地、冷链物流配套等要素,构建 “需求牵引 - 技术研发 - 产品转化 - 临床应用” 的闭环生态,针对性解决行业研发周期长、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创新转化效率低等痛点。
据集聚区运营方介绍,其核心发展目标清晰明确:到 2027 年,新增首次获批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 500 件,重点覆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心血管介入、神经调控、骨科植入等高端领域;培育 10 家以上年营收超 50 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 2-3 个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医疗器械品牌;建设 30 个以上国家级、市级研发与转化平台,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临床。
“高端医疗器械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器’,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硬骨头’。”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强调,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但高端领域仍面临核心部件(如影像设备探测器、介入器械生物材料)依赖进口的问题。上海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将通过 “政策 + 资源” 双轮驱动,为企业提供研发补贴、临床审批绿色通道、人才公寓等支持,同时联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机构,建立 “临床需求反向牵引研发” 机制 —— 例如,医院提出的 “低剂量辐射 CT”“微创神经调控” 等需求,将直接对接集聚区内企业的研发方向,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启动仪式现场,20 家企业与集聚区签订入驻协议,涵盖高端医学影像、微创介入、AI 辅助诊断等领域。联影医疗宣布将建设 “下一代 CT 研发中心”,聚焦超高清成像与低剂量辐射技术;微创脑科学计划落地神经调控器械生产基地,推动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转化;赛桥生物则将打造 “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平台”,突破基因测序芯片国产化瓶颈。此外,集聚区还与长三角 10 余家医院共建 “医疗器械临床评价中心”,为创新产品提供临床验证支持,缩短上市周期。
从行业背景看,集聚区启动恰逢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升级关键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健康意识提升,2024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 1.2 万亿元,高端产品占比约 30%,但进口产品仍占据 60% 以上市场份额。国家《“十四五”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 2025 年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市场占有率需超 25%。上海集聚区的建设,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通过长三角产业链协同,推动核心部件国产化与产品性能升级。

CAE 仿真与多维度分析技术:筑牢医疗器械创新与竞争力根基

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竞争中,技术创新是核心壁垒。CAE 仿真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构仿真分析热仿真分析流体仿真分析CFD 分析等技术,正从设计源头重塑研发流程,覆盖产品可靠性优化、性能创新、成本控制全环节,为医疗器械产业突破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1. 结构仿真与有限元分析:强化产品力学可靠性

在骨科植入物(如人工髋关节、脊柱内固定器)研发中,结构仿真分析有限元分析可构建人体骨骼 - 植入物耦合模型,模拟行走、弯腰等动作下的应力分布,精准识别支架焊点、螺钉连接等薄弱环节,优化结构厚度与材质配比(如钛合金与 PEEK 材料组合),避免植入物断裂、松动风险;在心血管支架设计中,通过有限元模拟支架植入时的扩张过程与血管壁受力,可优化网孔形状与支撑强度,确保支架贴合血管且不损伤内膜,提升临床安全性。

2. 热仿真分析:保障高精密设备稳定运行

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如 CT 机、MRI 仪)的核心部件(X 射线管、射频线圈)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热仿真分析可模拟设备内部温度场分布,优化散热结构(如液冷通道布局、散热鳍片设计),避免核心部件因高温老化导致的性能衰减;在微创射频消融器械研发中,热仿真能精准计算消融针尖的热量传导范围,确保在杀灭病灶的同时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提升治疗精度。

3. 流体仿真与 CFD 分析:优化诊断与治疗器械性能

在体外诊断设备(如基因测序仪、生化分析仪)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中,流体仿真分析CFD 分析可模拟样本、试剂在微通道内的流动速度、混合效率与扩散过程,优化通道尺寸、阀门布局与试剂配比,减少样本消耗量的同时提升检测灵敏度,将检测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在输液泵研发中,通过 CFD 分析模拟药液流动状态,可优化泵体结构与控制算法,避免流速波动导致的用药剂量偏差,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4. 多技术协同:加速创新与成本控制

传统医疗器械研发需制作数十次物理样机测试,成本高、周期长。而通过 CAE 多技术协同 —— 如结合结构仿真、热仿真与流体仿真构建 “全工况虚拟测试平台”,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力学、热学、流体性能验证,提前排查设计缺陷。例如,一款高端血液透析器的研发中,通过多维度仿真可同时优化透析膜孔径、血液流动路径与透析液配比,将样机测试次数减少 60%,研发周期缩短 40%,显著降低创新成本。
随着上海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的建设,CAE 仿真与多维度分析技术的应用将更广泛。这些技术不仅能助力本土企业突破高端器械核心技术,更能推动产品从 “跟跑” 向 “领跑” 转变,提升我国医疗器械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为人民健康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医疗装备支持。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186-7552-9529
          深圳市龙华区和平路康乐大楼7号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CAE仿真解决方案

网站导航

www.yorshi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