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最大收费站挤满返程大军” 登上百度热搜,国庆中秋假期高速公路拥堵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从仿真分析与有限元分析专业角度,把汽车看作流体,能更深入理解拥堵产生的复杂机制。
在交通流仿真领域,将汽车类比为流体是常用的研究思路。当车辆在高速上密集行驶,其流动特性类似流体。例如,流体动力学中的连续性方程,在交通流中可理解为单位时间内驶入和驶出某路段的车辆数差值与该路段车辆数变化率的关系。而有限元分析常用于复杂系统的力学分析,在交通场景中,可将高速路段分割为有限个单元,分析每个单元内车辆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进而模拟整体交通流变化。
从交通需求层面看,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突破 6200 万辆,较平日增长 150%,这种 “潮汐式” 车流集中爆发,使高速公路瞬间超载。从流体角度,如同短时间内大量流体涌入有限管径的管道,必然造成流速减缓甚至堵塞。以京藏高速某路段为例,四车道骤减为两车道,形成 “瓶颈效应”,在有限元分析中类似管道截面突然变小,流体(车辆)流速骤降至 20 公里 / 小时以下,后方车辆不断堆积。
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微观行为也是拥堵成因之一。司机的加减速、变道等操作类似流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当一辆车突然减速,就像流体中某个局部流速突变,会引发后方车辆连锁反应。通过有限元分析每个车辆单元的速度、加速度变化,能发现 “幽灵堵车” 现象的产生机制:头车轻踩刹车的信号会向后逐级放大传递,在车流密集时,数公里外便形成停滞,而前方实则畅通无阻。
天气和事故等突发因素对交通流影响巨大。华东地区国庆期间连续降雨,使能见度不足 100 米的路段事故率激增 50%。从仿真角度,雨水使道路摩擦力改变,车辆行驶稳定性下降,相当于改变了流体流动的边界条件;事故则像流体中的障碍物,导致交通流局部中断和紊乱。有限元分析可模拟不同天气和事故场景下车辆的受力和运动状态,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在道路设计方面,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设计通行能力仅为 850 标准车当量 / 小时,但假期高峰车流可达 1060 标准车当量 / 小时。这就好比管道的入口设计过小,面对短时间内的车流高峰,拥堵不可避免。利用仿真分析能提前评估不同收费站布局和通行能力下的交通流状况,优化设计方案。
此次国庆高速拥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汽车视为流体,运用仿真分析与有限元分析方法,能从多个维度揭示拥堵本质,为未来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以及交通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应对类似假期高峰出行的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