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商(深圳)科技有限公司YORSHINE

欢迎CAE咨询  TEL:186-7552-9529



详细内容

亚洲最大!我国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下水,CAE技术揭秘研发黑科技

时间:2025-08-27        阅读

我国自主研发两艘亚洲最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成功下水,开启疏浚新时代

8月26日,我国疏浚领域迎来里程碑式时刻,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两艘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这两艘“国之重器”不仅泥舱容量亚洲第一,更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智能化的作业模式和绿色环保的设计,一跃成为世界领先的疏浚装备,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疏浚装备领域已稳居国际领先地位。


“通浚”轮和“浚广”轮设计长度均为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可达120米,相当于将作业深度延伸至约40层楼高的海底。其最大舱容达35000立方米,这个体量相当于一次能装满18个标准游泳池,且在正常施工环境下,仅需90分钟就能将泥舱全部填满,装载效率世界领先 。


这两艘挖泥船亮点十足,核心技术均实现自主可控,真正做到“国轮国造”。在挖掘性能上,自主研制的系列化耙头破土效率更高,挖掘时的高压冲水破土压力巨大,如同在一个成年人手掌上站着一只5吨重的大象所产生的压力,轻松应对复杂海底环境。超大功率泥泵则像挖泥船的心脏,保障泥沙高效抽吸至泥舱,并实现12公里远距离泥沙吹排。“浚广”轮上首创的可调节双艏喷系统,犹如两支强力高压喷枪,使泥沙喷排效率翻倍。


智能化是“通浚”轮和“浚广”轮的一大核心优势。两船均搭载自主研发的“一键疏浚”和“浚驾合一”智能疏浚控制系统,集成智能航行、动态跟踪疏浚、水下地形智能感知等模块。在典型工况下,一名船员便可完成所有航行和施工任务,实现从挖泥、运泥到吹泥作业全链条的全自动控制 ,大幅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在绿色环保方面,两船配备甲醇预留双燃料发动机,相比同类船舶,动力效率提升30%,有效减少碳排放,践行绿色疏浚理念。同时,它们具备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作业,适应性极强,未来可广泛应用于港口航道疏浚、深远海取砂、吹填造陆、深海采矿、管沟开挖回填、碎石基床及深海管道铺设等施工作业场景。


建造过程中,创新采用“数字化船坞 + 模块化建造”技术,建造效率提升约20%,极大缩短了建造周期。此次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的成功下水,是我国疏浚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里程碑,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更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的生动体现。


未来,“通浚”轮和“浚广”轮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国产疏浚船舶结构,提升中国疏浚船队的系列化、专业化与国际化水平,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助推中国从疏浚大国向疏浚强国坚实迈进。后续,两艘船还将进行疏浚机具、智控系统安装等工作,并计划于今年年底进行海试并交付使用 。


大揭秘:CAE分析如何赋能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研发?


在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的研发设计中,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有限元分析和仿真技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科学模拟与数据推演,切实解决诸多核心问题:


• 结构强度与稳定性优化:利用有限元分析,工程师可将船体结构划分为数万甚至数十万个单元,模拟其在波浪冲击、泥沙载荷、极端天气等复杂工况下的应力分布。例如,分析泥舱满载时的结构变形,提前发现潜在薄弱点,优化钢板厚度与支撑结构布局,避免因结构失效导致的安全隐患,确保船舶服役期内的可靠性。


• 流体动力学性能提升: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模拟船体在航行与作业时的水流特性,优化船型设计以降低航行阻力,减少能耗;同时,精准分析耙头吸泥、泥泵输泥及艏喷排泥过程中的流体运动,提高疏浚效率。例如,调整耙头的形状与冲水角度,可使破土效率提升10%-15%。


• 振动与噪声控制:大型泥泵、推进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与噪声,不仅影响船员工作环境,还可能干扰设备寿命。借助CAE分析,可预测设备振动频率与传播路径,优化部件安装方式或增加减振装置,将关键区域的噪声水平降低5-8分贝,保障船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 多系统协同验证: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集成了动力、疏浚、智能控制等复杂系统,通过多物理场仿真,可模拟各系统间的交互影响。例如,验证泥舱装载量变化对船舶重心、稳性及动力系统负载的影响,确保各系统在全工况下稳定协同运行,避免设计冲突导致的返工。


• 绿色节能设计:通过仿真分析优化发动机燃烧效率、船体螺旋桨叶型等,可降低燃油消耗与碳排放;模拟压载水系统的流动特性,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数据显示,采用仿真优化后,船舶综合能效可提升8%-12%,助力实现绿色疏浚目标。


CAE分析技术通过数字化预研与迭代优化,使超大型耙吸挖泥船的研发从传统“试错型”模式转向“精准设计”,不仅缩短研发周期30%以上,更显著降低物理试验成本,为我国高端船舶装备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186-7552-9529
          深圳市龙华区和平路康乐大楼7号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CAE仿真解决方案

网站导航

www.yorshi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