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发生7.9强震,已致千人遇难时间:2025-03-29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北纬21.85度,东经95.95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此次地震是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第17次六级及以上地震,也是最大的一次。 地震发生后,缅甸多地受灾严重。据缅甸国家媒体2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地震已造成该国1002人死亡,2376人受伤,另有多人失踪。缅甸实皆省、曼德勒省、马圭省、掸邦东北部、内比都、勃固省等进入紧急状态。曼德勒市超300栋建筑倒塌,包括一所医院和两所学校,大量民众被困废墟。横跨伊洛瓦底江的实皆大桥拦腰折断,缅北三条国家级公路中断,约200公里铁路轨道变形,曼德勒国际机场跑道受损,交通严重受阻。周边国家也受到影响,泰国曼谷有建筑倒塌,造成1人死亡,43人失踪;越南多地有震感,民众纷纷下楼避难。我国云南德宏、临沧、保山、西双版纳、丽江、大理等地震感强烈,楚雄、昆明等地震感明显,瑞丽458户1705人受灾,2人轻微受伤 。 地震作为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那么,我们能否避免地震?答案是否定的。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发的地壳震动,是自然现象,当前人类科技无法阻止其发生。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比如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上,严格遵循抗震标准,使用抗震材料,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避免在地震活跃带、地质不稳定区域建设大型建筑群和人口密集区;个人也应学习地震逃生知识,准备应急物资,如手电筒、饮用水、食物、急救药品等,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地震预测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涉及地球内部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影响因素众多,人类目前对这些过程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虽然科学家们通过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等方法进行研究,但仍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不过,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兴起与应用,地震预测研究迎来了新契机。AI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地震波数据,还能整合不同监测站点的数据评估区域地震风险。全球首个亿级参数地震波大模型“谛听”,已经在地震信号识别和余震监测中取得突破,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地震预测精度,但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实现准确预测。 面对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人类虽然在预测和避免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但我们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一方面,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享地震研究数据和技术,共同攻克地震预测难题;另一方面,各国要做好地震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愿受灾地区的救援工作能高效推进,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从废墟中被平安救出。愿逝者安息,伤痛能随着时间慢慢抚平。也希望受灾群众能尽快走出阴霾,在各界帮助下重建家园,恢复往日的安宁与祥和。未来的日子里,不再遭受地震的肆虐,人们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