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十!中国创新实力获认可,CAE仿真驱动企业竞争力升级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创新实力获国际权威认可
当地时间9月1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排名第十位,较去年上升一位,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创新能力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全球创新指数是衡量各国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参考,自2007年首次推出以来,每年发布一次。该指数基于7个领域、21个二级指标和78项细分指标,涵盖研发支出、风险资本交易、高技术出口和知识产权申请等,对全球近140个经济体的创新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此次,瑞士、瑞典、美国、韩国和新加坡位列前五,中国与英国、芬兰、荷兰、丹麦共同组成前十阵营,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则滑落至第十一位。
中国在创新投入与产出方面的突出表现,是排名跃升的关键因素。在投入层面,中国研发支出持续增长,2024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研发支出最高的国家。持续的高投入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让科研团队能够在更多前沿领域开展探索。在产出方面,2024年中国在知识与技术产出指标上排名全球第一,专利申请数量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在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创意产品出口等单项上同样位居全球首位,凸显了中国创新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创新集群的优异表现同样亮眼。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创新集群,在全球前100个创新集群中,中国独占24个,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首次排名全球第一,北京、上海—苏州集群也位居全球前十。这些创新集群汇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产学研紧密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成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仅如此,中国私营部门在创新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私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融资,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私营部门融资方面的差距,在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融资研发中,中国均排名全球第二,在全球企业研发投资者中排名第三,彰显出私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产品研发中导入CAE仿真分析、有限元分析等数字化仿真技术,成为推动创新的新动能。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企业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车辆碰撞过程,优化车身结构设计,大幅提升整车安全性能;在航空航天产业,工程师利用热仿真分析技术,精准预测飞行器关键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温度变化,有效规避热失效风险。这些技术能够在产品设计阶段快速检验其是否符合标准,精准识别潜在缺陷和风险,将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以上,研发成本降低25%,显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激发了全行业的创新热情,推动产品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产业创新来看,中国在新兴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研发的AI模型不断迭代升级,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关键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交通等多个行业;新能源领域,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与销售国,在电池技术上也处于全球领先,如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等创新成果,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向新高度;量子计算领域,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已达到世界前列,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远超国际主流超算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表示,2025年GII勾勒出全球创新版图,显示出进步最快的正是那些将创新视为韧性、增长和竞争力根本引擎的经济体。中国此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绝非偶然,而是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的必然结果。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稳步提升,也反映出全球创新格局正逐渐向多极化、多地区化方向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正成为全球创新体系中的新生力量。
未来,随着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创新体制机制的持续完善,中国有望在全球创新舞台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更多创新智慧与中国方案,推动全球创新合作迈向新的高度。
推荐
-
-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