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届光博会深圳启幕:CAE仿真技术多维赋能,重塑光电产品研发新范式
9月10日,第2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现场汇聚全球3800余家光电企业,吸引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金东寒院士、深圳市副市长张华等行业领袖及比亚迪、海康威视等企业高管莅临。八大主题展区内,技术人员与参观者热烈互动,1.6T光模块、AR光波导镜片等前沿展品引发围观热潮。同期举办的“全球光通信产业发展论坛”“精密光学技术峰会”等10余场高端会议,围绕AI光通信、光学成像技术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将展会推向技术交流的高潮。
一、信息通信领域:热仿真与结构仿真筑牢设备可靠性根基
核心产品:1.6T光模块、CPO/LPO封装器件、数据中心光互连设备
•热仿真分析:1.6T光模块因高速数据传输产生高热量,易导致芯片性能衰减。通过热仿真模拟模块内部温度场分布,优化散热鳍片结构、导热硅胶填充方案,可将工作温度降低15%,确保光模块在7×24小时高负荷运行下的稳定性。
•结构仿真分析:针对CPO/LPO封装器件的微型化趋势,利用有限元分析模拟机械应力与振动工况,优化PCB板布线与焊点结构,减少因热膨胀、运输碰撞导致的连接失效风险,使器件抗冲击性能提升30%。
二、精密光学领域:光学仿真与结构仿真实现成像精度突破
核心产品:AR光波导镜片、车载镜头、显微物镜
•光学仿真分析:在AR光波导镜片设计中,借助光线追迹算法模拟光在多层介质中的传播路径,优化折射率梯度与衍射光栅结构,消除重影与色差问题,使视场角提升至120°,成像清晰度达到4K分辨率标准。
•结构仿真分析:针对车载镜头在复杂路况下的使用场景,通过模拟振动、高低温循环等工况,优化镜筒材料与固定结构,确保镜头在-40℃至85℃环境中仍保持微米级对焦精度,满足车规级可靠性要求。
三、激光智能制造领域:流体仿真与结构仿真驱动设备效能升级
核心产品:高功率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切割系统
•流体仿真分析:在高功率激光器冷却系统设计中,通过模拟冷却液流速与湍流特性,优化管道布局与散热翅片形状,使冷却液流量均匀性提升40%,设备热交换效率提高25%,避免因局部过热导致的激光功率衰减。
•结构仿真分析:针对激光切割头的轻量化与高精度需求,利用拓扑优化算法模拟切割时的应力分布,重新设计内部支撑结构,在保证刚性的前提下减轻重量18%,实现切割速度与精度的双重提升。
四、红外与传感领域:多物理场仿真融合提升器件性能
核心产品:微型红外探测器、智能光电传感器、激光雷达
•多场耦合仿真:微型红外探测器需兼顾灵敏度与抗干扰性,通过热-结构-电磁多场耦合分析,优化探测器芯片与封装材料的热膨胀匹配性,降低热应力导致的像素失效风险;同时模拟电磁屏蔽结构,减少信号串扰,使探测精度提升20%。
展会现场,大族激光技术总监在演示超快激光设备时提到:“借助流体仿真优化的冷却系统,设备连续加工8小时后仍能保持±0.01mm的切割精度。”而舜宇光学展台负责人展示的AR光波导镜片,则通过光学仿真实现了1080P高清成像效果,吸引众多VR/AR厂商洽谈合作。
本届光博会不仅是前沿产品的秀场,更彰显了CAE仿真技术在光电产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热、光、流、结构等多维度仿真分析,企业可将研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40%,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展会将持续至9月12日,为全球光电行业搭建深度合作与技术突破的广阔平台。
推荐
-
-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