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少卖40亿包,方便面失宠背后的消费变革与行业困境
最近,“三年少卖40亿包方便面”这一话题登上百度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曾几何时,方便面堪称国民速食界的“扛把子”,一年就能被中国人吃掉超438亿包。可如今,它却风光不再,热度肉眼可见地消退。据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2020 - 2023年,三年时间方便面消费量减少40亿包,2024年降至438亿包,到了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还在同比下滑8.9%,曾经的辉煌逐渐黯淡。这一现象背后,是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以及方便面行业面临的重重挑战。
从消费端来看,外卖的兴起无疑给方便面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过去,方便面凭借“3分钟饱腹”的特性,成为忙碌人群解决温饱的快捷之选。但如今,外卖行业蓬勃发展,2024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突破1.27万亿元,用户达5.92亿人,每2个中国人就有1个定期点外卖 。消费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热乎且种类丰富的餐食,不仅口味多样,还能荤素搭配,营养更均衡。相比之下,方便面的口味和营养就显得较为单一,很难满足当下消费者对品质和多样化的追求。
与此同时,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也让方便面的处境愈发艰难。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而方便面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高热量、高盐、高油脂,这与当下追求健康饮食的潮流背道而驰。尽管方便面企业不断强调面饼脱水工艺使其无需额外添加防腐剂,但在营养短板面前,这些解释显得有些无力。
在出行场景方面,高铁的普及改变了旅途饮食格局。过去,在漫长的绿皮火车旅程中,方便面是许多乘客的“旅途伴侣”。但如今,高铁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朝发夕至成为常态。而且,高铁上提供的餐饮选择日益丰富,从盒饭到各类零食小吃,满足了乘客多样化的需求。今年8月8日起,铁路部门还推出新型餐饮服务,主打健康、便捷的餐食选择,在北京往返上海、广州等热门方向的高铁列车上试点供应这类轻食。如此一来,方便面在旅途中的需求也大幅减少。
从行业内部来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除了统一、康师傅等传统巨头竞争外,白象、三养等品牌也在不断发力。白象凭借“乡镇包围城市”策略在三四线和乡镇市场扎根,市场占有率已达12% 。在2024年,白象方便面的营收更是达到130亿元,直逼行业龙头康师傅。各品牌纷纷在口味创新、产品定位等方面下功夫,市场格局不断变动。
方便面价格上涨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曾经5元以下就能拿下的经典款,如今普遍涨到6元左右,一些轻奢款方便面更是卖到15 - 20元的价格区间,康师傅与山姆合作的高端款方便面甚至标价79.9元。价格上涨的同时,产品未能给消费者带来与之匹配的价值提升,自然难以赢得消费者青睐。
面对困境,方便面企业也在积极自救。一方面,在口味创新上大胆尝试,白象把折耳根、香菜、苦瓜等独特食材融入面汤,日清将抹茶与海鲜汤搭配,合味道推出草莓牛奶面,三养的甜辣火鸡面更是凭借独特口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些看似“黑暗料理”的创新口味,意外成为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的打卡新宠,为品牌赢得了一定的关注和流量。另一方面,企业也在产品健康化上做文章,推出非油炸面饼、低盐低油配方以及添加蔬菜包等健康概念产品;在营销上,通过跨界联名等方式吸引年轻消费者目光,如康师傅聚焦“多价格带、多场景覆盖、高品质保证”三维策略,推出地域特色风味系列、健康概念产品及跨界联名款。
然而,从市场反馈来看,这些努力尚未完全扭转局势。以康师傅为例,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下降2.7%,方便面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2.5%至134.65亿元,其中高价袋面下滑7.2%至50.92亿元,虽然中价袋面逆势增长8.0%至13.72亿元,但高价袋面的颓势依旧对整体业绩造成拖累。
三年少卖40亿包方便面,这不仅是一个销量数据的变化,更是消费升级、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对于方便面行业而言,如何在满足消费者健康、多元需求的同时,找到新的市场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仍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推荐
-
-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