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电池法案即将生效,新能源行业面临重大变革
8月18日,欧盟新电池法案即将正式生效。这一法案的出台,在全球新能源行业掀起波澜,它将对电池全生命周期进行规范,深刻影响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格局。
该法案的核心在于加强对电池从生产到回收全过程的监管,旨在推动循环经济,助力欧盟实现碳中和目标。法案内容涵盖多个关键方面,在有害物质管控上,严格限制电池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以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在碳足迹声明方面,要求企业对电池生产、使用及回收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精确核算与披露,统一计算方法、核算系统边界、性能评级与最大阈值;电池护照的引入则是一大亮点,记录约90个数据属性,包括碳足迹、供应链、电池材料和成分、循环和资源效率等,使得电池信息更加透明可追溯。
新法案生效后,短期内,新能源行业将面临诸多挑战。企业合规成本大幅增加,为满足新法案在检测、认证、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例如,为获取碳足迹声明,企业需升级检测技术,对原材料开采到回收的全流程碳排放进行精确计算。出口难度也显著提升,对于向欧盟出口电池及相关产品的企业而言,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注册并满足各项标准,否则产品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市场,像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电池生产和出口国,众多电池企业及新能源车企都将受到直接冲击。
从长期来看,法案也将带来积极影响,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促使企业加大在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推动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构建更完善的电池循环经济体系。部分企业已开始布局,投资建设废旧电池回收工厂,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还将推动行业标准的统一和规范,随着欧盟这一重要市场设立高标准,全球其他地区可能会跟进,从而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电池行业标准。
总体而言,该法案有利于促进新能源行业合规化发展以及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这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但随之而来的是研发成本的上升。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提升自身实力,既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也能在长期实现成本降低。具体而言,可依靠CAE仿真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构仿真分析、热仿真分析、流体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在电池研发设计阶段精准优化结构与性能,减少物理样机测试次数,从而降低研发设计及制造成本,同时加快产品上市效率。这些技术还能帮助企业提前预判潜在安全风险,提高产品安全性标准,确保产品符合法案要求,做到依法合规,最终在减少研发投入和测试成本的同时,实现合规与竞争力的双重提升。
推荐
-
-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